營業員Leo說:股票賺錢無非兩種方法~一種像炒房賺價差,一種像包租公等收租金。今天就用早餐店老闆的例子,讓你一次搞懂「股票怎麼幫你賺錢」!
股票的兩大獲利來源
股票能賺錢,來自於兩個方向:
- 價差收入(買低賣高)
- 股利收入(領股息)
我們來一個一個說清楚,順便舉例教你怎麼算。
價差收入是什麼?像倒賣商品賺價錢
你在便宜時買進,在高價時賣出,中間的價差就是你賺的。
🧮 賺價差怎麼算?
假設你用每股 50 元買進 1 張(1000 股)某公司股票:
- 買入總成本 = 50 元 × 1000 股 = 50,000 元
- 等到漲到每股 70 元賣出
- 賣出金額 = 70 元 × 1000 股 = 70,000 元
- 價差獲利 = 70,000 – 50,000 = 20,000 元(不含手續費與稅)
這種做法適合:
- 擅長判斷買賣時機的投資人
- 喜歡短線或波段操作的人
- 能接受股價波動帶來的風險
股利收入是什麼?像當股東分紅、收租金
如果你買的是會配息的股票,只要你在除息日當天持有股票,就能獲得公司發的股利。
股利分為兩種:
- 現金股利:公司直接匯錢進你戶頭
- 股票股利:公司再送你股票,增加持股數
🧮 股利怎麼算?
你買入某公司 1 張股票,公司宣布配發:
- 每股 2 元現金股利
- 每股 0.2 股股票股利
你的收益:
- 現金收入 = 2 元 × 1000 股 = 2000 元
- 股票股數 = 0.2 × 1000 = 200 股(未來可賣)
這種做法適合:
- 想穩定領息的投資人
- 長期持有、存股族
- 希望打造退休現金流的人
價差 vs 股利:哪個比較賺?
項目 | 價差收入 | 股利收入 |
---|---|---|
穩定性 | 低(取決於股價波動) | 高(部分公司穩定配息) |
回收時間 | 快(看市場走勢) | 慢(通常每年1~2次) |
成本影響 | 手續費、稅費拉大影響 | 現金股利需課稅、股票股利也會稀釋 |
心理壓力 | 高(要常盯盤) | 低(可以放著領) |
營業員Leo的小提醒:
想賺價差,你要會看線圖、判趨勢、掌控買賣點;想領股息,你要會看殖利率、配息紀錄與公司穩定性。
實戰流程:怎麼找出可以賺錢的股票?
步驟一:決定你的投資目標
- 想賺快錢 ➜ 重視股價波動大的成長股
- 想穩定收入 ➜ 鎖定高股息的績優股或ETF
步驟二:查資料(建議使用以下網站)
- CMoney選股、股感、Yahoo奇摩股市
- 看EPS、配息率、殖利率、近年股價波動
步驟三:試算報酬率
- 預估買進後漲到多少?大概會配多少息?
- 設定預期報酬目標,例如年化 8%~10%
常見新手錯誤提醒
❌ 只看股價,不看基本面:便宜股不代表會漲
❌ 過度追求高殖利率:有些公司配太高反而是警訊
❌ 短線操作太頻繁:手續費吃掉獲利、心理壓力大
❌ 買股票只看「推薦」:永遠記得「要會自己做功課」
FAQ:股票賺錢最常見的問題
Q1:什麼是殖利率?越高越好嗎?
殖利率=股利 ÷ 股價,用來衡量配息效率。越高不一定越好,還要看公司獲利是否穩定。
Q2:我只想領息,不想看盤可以嗎?
可以,選擇配息穩定的ETF或大型績優股,搭配定期定額即可。例如0056、00878都是很受歡迎的配息型ETF。
Q3:價差會被課稅嗎?
價差所得目前不課稅,但現金股利會課「股利所得稅」,記得留意年度報稅規則。
Q4:可以同時追求價差與股息嗎?
可以,但需要選擇「成長+配息」兼具的公司,例如金融股、或投資於成熟大型股的 ETF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