股票入門10:股票與債券的差別?一次搞懂兩種最重要投資商品

營業員Leo說:股票像當股東,賺多賠多;債券像當金主,穩穩收利息。兩種都是理財菜單上的主餐,搞懂誰是誰,你才不會吃錯配錯還消化不良!

股票與債券的本質差在哪?

股票(Stock)與債券(Bond)是金融市場上最常見的兩種投資工具,但一個是「參與公司經營的老闆」,一個是「借錢給公司的債主」,性質完全不同。

白話對比:

類別股票債券
身份公司股東公司或政府的債權人
收益來源股價上漲+股息分紅固定利息(票面利率)
風險程度較高(資本損益波動大)較低(但仍有違約或利率風險)
投資目標資本成長穩定收益
是否配息有(不保證)有(約定利息,正式名稱:票息)
是否有保障破產時最末順位優先受償

📌 一句話記:股票是拼成長,債券是拼穩定。

股票怎麼賺錢?要承擔什麼風險?

股票的獲利方式:

  1. 資本利得(買低賣高賺價差)
  2. 股息收益(領公司分紅)

📌 範例:你買台積電 100 股,每股 500 元 → 一年後漲到 600 元,再加上每股配息 15 元,總收益就是價差+股息。

股票風險:

  • 股價下跌
  • 公司虧損或倒閉
  • 不發股息
  • 法人拋售、利空消息

✅ 適合願意承擔波動、追求資本成長的投資人。

債券怎麼賺錢?適合誰?

債券的獲利來源:

  1. 利息收入(每年領票面利率)
  2. 價格差異(債券買賣價之間的利差)

📌 範例:你用100元買入一張票面利率3%的債券 → 每年拿3元利息,期滿後拿回100元本金。

債券風險:

  • 利率上升(舊債券價值下跌)
  • 發行人違約(不還本金利息)
  • 通膨侵蝕實質收益

✅ 適合退休族、穩健型投資人,追求固定現金流。


我該投資股票還是債券?

看你的「投資性格」與「人生階段」。

類型適合投資商品
年輕、有收入、能承受波動 (未滿40歲)股票為主,債券為輔,甚至完全不需要(追求成長)
中年、有家庭、需穩健配置(40歲~60歲)股票+債券均衡配置(資產保護),可以8:2、7:3、6:4
長輩、退休、保守型投資人(60歲以上)債券為主,股票少量配置(穩定現金流),可以5:5、4:6、3:7

📌 Leo建議:股票與債券不是二選一,而是搭配使用來分散風險!

實用公式:股債資產配置怎麼抓?

你可以用「120 減去年齡法則」當作初學者的參考:

  • 例如你今年 40 歲 → 股票配置:80%、債券配置:20%
  • 年紀越大,股票比例越低,債券比例越高

📌 如果市場風險高,可把債券比重再拉高來避險。

股票與債券的報酬比較範例(以10年為例)

投資商品平均年報酬率(歷史參考)波動性適合誰
股票約 7%~12%有長期投資目標
債券約 2%~5%退休/保守族

📌 數據為過去長期平均,未來仍有變動風險,投資請量力而為。

最經典的股債配置比例

最經典的股債配置比例為6:4

那最經典的股債配置比例是什麼?有沒有一個可以歷經多空循環都不會承擔太多風險的比例?
有的,各大投資機構、通常共同推崇的是6:4,也就是股票60%、債券40% (這邊債券指的是中短期債券為主)
股市通常每四年跌一次,但1929年至2022年間,股債齊跌的年份只出現過4次,換句話說,很多時候債券都能很好的平衡整體資產的下跌風險。

常見新手錯誤提醒

❌ 誤以為債券=零風險,其實也會跌價、也可能違約,尤其是長期債券(20年期)風險大於中短期債券(12年內)
❌ 只買股票不做風險控管,一跌就崩潰砍在低點
❌ 聽人說高殖利率就買,不管是股票還是債券 → 忽略背後原因可能是體質差
❌ 把債券當股票操作,頻繁買賣反而吃掉利差

✅ 正確做法:先了解商品屬性,再依照個人財務目標、風險承受度做配置


FAQ:股票與債券差異最常見的問題

Q1:股票與債券可以同時持有嗎?

可以,而且應該要!這就是「資產配置」的概念,透過股債搭配平衡風險與報酬。

Q2:債券ETF與債券有什麼不同?

債券ETF像是一籃子債券的集合,可以像股票一樣即時交易,流動性較好,但報酬會波動。

債券就是單獨某間公司、或某個國家的債券,會明確標示贖回價格、票面利息、到期還有幾年、到期殖利率等等

Q3:股票可以賠光,債券也會嗎?

債券違約仍可能導致損失,特別是高收益債(垃圾債)風險較高。只是不如股票那樣波動大。

但一般人可以買的投資等級債券,倒閉賠光的機率很小,頂多違約,所謂債券違約就是某一期債息沒有付給你。

Q4:哪一種比較適合定期定額?

兩種都可以。但推薦透過ETF類的股票或債券最適合定期定額,費用低、交易彈性,長期投資效果佳。

證券開戶 期貨開戶 加 LINE
證券開戶 期貨開戶 加 LIN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