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班傑明葛拉漢概念股》股票投資實戰-選股工具

一、選股邏輯核心(葛拉漢的思維順序)

  1. 先分投資人類型
    • 防禦型(Defensive Investor):不想花太多時間分析,重視資本安全與穩定回報。
    • 進取型(Enterprising Investor):願意投入時間與精力,透過研究尋找被低估的優質公司。
  2. 確定投資目標
    • 防禦型:保本 + 合理報酬(年化 4–6% 即可)。
    • 進取型:適度增加報酬(年化 8–12%),但前提是控制風險。
  3. 套用基本面檢核
    • 先看財務穩健,再看估值便宜,最後才看成長性。
    • 葛拉漢的原則是:不在高估時買,即使公司再好
  4. 建立「安全邊際」
    • 內在價值 × 折扣係數(通常 30%–50% 折價)。
    • 把估值空間留作對抗市場與分析誤差的緩衝。

二、防禦型投資人選股原則(低風險穩定派)

葛拉漢在書中給防禦型投資人的條件較嚴格,目的就是把地雷直接排掉

  1. 規模與穩定性
    • 大型企業(在台股可對應上市櫃市值排名前 100–200 家)。
    • 至少連續 10 年營收與盈餘穩定為正。
  2. 財務健全
    • 負債比(總負債/總資產)低於 50%。
    • 流動比率(流動資產/流動負債)≥ 2。
  3. 盈餘與股息紀錄
    • 連續 20 年有盈餘,連續 20 年發放股息(台股可適度放寬為 10–15 年)。
  4. 合理估值
    • P/E(本益比)不超過 15。
    • P/B(股價淨值比)不超過 1.5。
    • P/E × P/B ≤ 22.5(葛拉漢的複合估值公式)。
  5. 分散投資
    • 至少 10–30 檔不同產業個股,避免單一事件拖垮整體。

三、進取型投資人選股原則(願意研究的主動派)

進取型投資人追求被忽略或錯殺的價值股,條件更具彈性,但必須勤於分析與檢驗假設。

  1. 尋找被低估的中型股
    • 市值不必最大,但需具備可驗證的穩健財務。
    • 產業處於低潮期,但公司具備存活能力。
  2. 財務與獲利能力
    • 負債比低於產業平均。
    • 最近 5 年平均 ROE ≥ 10%,且波動不大。
    • 自由現金流(FCF)為正,且近 3 年呈成長趨勢。
  3. 估值折價
    • 以保守財務預測計算內在價值,再打 30%–50% 折扣買入。
    • 使用 PEG(P/E 與成長率比值)< 1 作為輔助判斷。
  4. 事件驅動
    • 尋找短期利空但不影響長期競爭力的標的(如一次性訴訟、原料價格波動)。
  5. 高安全邊際
    • 價格低於淨流動資產(NCAV,Net Current Asset Value)時特別吸引人。

四、實務應用(現代版葛拉漢選股流程)

以台股、美股為例,可以這樣操作:

  1. 第一層篩選(防禦型條件)
    • 台股:市值前 200 名,P/E ≤ 15,P/B ≤ 1.5,ROE ≥ 8%,近 5 年每年獲利為正。
    • 美股:標普 500 成份股中,P/E ≤ 15,P/B ≤ 1.5,連續 10 年配息。
  2. 第二層篩選(進取型加分條件)
    • PEG < 1。
    • 自由現金流持續成長。
    • 負債比低於 40%。
  3. 第三層分析(個別公司研究)
    • 商業模式是否具護城河(品牌、網路效應、成本優勢)。
    • 長期產業趨勢對公司的利與弊。
    • 管理層紀錄與資本配置能力。
  4. 進場原則
    • 價格低於內在價值 30%–50% 才進場。
    • 分批買進,避免一次押注。
  5. 退出原則
    • 估值回到或高於內在價值。
    • 基本面惡化或護城河消失。
    • 投資假設被推翻。

五、台美股篩選條件整理(整合防禦型+進取型)

共同條件(適用台股、美股)

  1. P/E(本益比) ≤ 15
  2. P/B(股價淨值比) ≤ 1.5
  3. ROE(近 5 年平均) ≥ 8%
  4. 最近 5 年每年 EPS 為正
  5. 負債比 ≤ 40%
  6. 自由現金流(FCF)近 3 年為正且呈成長趨勢
  7. PEG(P/E ÷ 年成長率) ≤ 1(進取型加分)
證券開戶 期貨開戶 加 LINE
證券開戶 期貨開戶 加 LINE